题目内容(试题来至安考100分)

【判断题】 某化工企业一条氯气管道穿越除厂区外的公共区域,在保护措施得当的情形下,可判定为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1. A、正确
  2. B、错误
参考答案:B

该判断题的陈述是错误的。以下是详细分析: ### 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 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根据其生产、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 危险化学品管道穿越公共区域(如厂区外)属于高风险场景,即使保护措施得当,其潜在事故后果(如氯气泄漏可能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可能构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2. **《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3号)**: - 第十三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管道不得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如果因特殊情况必须穿越,应当采取特别保护措施,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 即使保护措施得当,穿越公共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管道本身因位置特殊性(暴露于第三方破坏、公共活动等不可控因素)仍可能被判定为重大隐患,因为整改难度大、风险高。 3.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 虽然没有直接针对管道穿越公共区域的条款,但依据其原则,重大隐患的判定侧重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和整改难度。氯气作为剧毒化学品,其管道在公共区域的潜在泄漏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如群死群伤),因此通常被视为重大隐患。 - 例如,标准中强调: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设施,若位置或管理不当,即构成重大隐患。 ### 关键风险分析 - **公共区域的高风险性**:管道穿越厂区外公共区域(如道路、居民区)增加了第三方破坏、施工误操作、自然灾害等外部风险,这些因素难以通过保护措施完全消除。氯气泄漏在公共区域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 **保护措施的作用**:保护措施得当(如设置监控系统、泄漏报警、物理防护、应急预案)可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但无法改变潜在后果的严重性。隐患的“重大”属性主要依据后果严重程度,而非仅凭措施充分。 - **隐患判定原则**: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判定以“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为核心。即使措施完善,穿越公共区域的氯气管道因位置固有风险,通常会被安全监管部门列为重大隐患,需重点监控和整改。 ### 结论 在保护措施得当的情形下,穿越除厂区外公共区域的氯气管道仍可能被判定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因为其位置带来的高风险和严重后果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原题表述“可判定为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错误的。 **答案:错误**【参考解析】

你可能需要的试题

1. 【判断题】 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某化工企业一生产装置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属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1. A、正确
  2. B、错误

2. 【判断题】 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岗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可判定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1. A、正确
  2. B、错误

3. 【判断题】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一般规定。

  1. A、正确
  2. B、错误

4. 【判断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等规定,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 A、正确
  2. B、错误

5. 【判断题】 法律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 A、正确
  2. B、错误

安考100分

拍照搜题更方便

  • 拍照搜题
  • 拉新好礼
  • 顺序练题
  • 模拟考试
安考100分小程序

试题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