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为防止不锈钢晶间腐蚀,在焊接工艺上要求采用小热输入、单道不摆动焊,以减少热影响区在敏化温度范围(450-850°C)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避免碳化铬析出导致的晶界贫铬。关键控制点是层间温度(即焊完一道焊缝后,待工件冷却到一定温度再焊下一道焊缝),以防止前一焊缝的热影响区在焊接下一道时被重新加热到敏化温度范围。 根据焊接实践和相关标准(如ASME和AWS),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如304、316等),层间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50°C以下,以减少晶间腐蚀风险。选项B(100~200°C)涵盖了150°C这一常见推荐值,符合“一般”情况下的工艺要求。 - 选项A(<100°C)虽更严格,但并非“一般”要求,通常用于高腐蚀环境或特殊场合。 - 选项C(200~300°C)和选项D(350~450°C)温度过高:200~300°C虽低于敏化温度下限,但重新加热时易进入敏化区;350~450°C则直接处于敏化温度范围,会加剧晶间腐蚀风险。 因此,正确答案是B。 \boxed{\text{B}}【参考解析】
用安考100分
拍照搜题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