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这是一道涉及法律理解和应用的判断题,旨在分析在特定情境下个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 情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 * 行为:事故现场人员李某立即打电话报告企业负责人,但电话打不通,随后李某自行离开了事故现场。 * 结果:事故抢救时机被贻误,造成严重后果。 * 争议点:李某是否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尽管他尝试报告但未能成功。 接下来,我们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1. **法定职责**:在生产安全事故中,事故现场人员通常负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及时报告事故并等待救援等职责。这些职责往往由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2. **报告行为的充分性**:虽然李某尝试通过打电话报告企业负责人,但未能成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履行了报告职责。在无法直接联系到企业负责人的情况下,李某仍有义务采取其他合理措施来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报告和处理,如联系其他相关人员、报警或留在现场协助救援等。 3. **结果的影响**:由于李某的离开,事故抢救时机被贻误,造成了严重后果。这表明他的行为(即离开现场)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4. **法律责任的判定**:在刑法等法律规定中,对于因未履行法定职责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通常会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尽管李某有报告的主观意图,但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因此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李某的行为并未完全履行其法定职责,且其离开现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故抢救时机的贻误和严重后果。因此,他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我们对照候选项进行分析: A选项(正确):此选项认为李某不用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与上述分析不符,故A选项错误。 B选项(错误):此选项指出李某的行为应被追究刑事责任,符合上述法律分析和逻辑推理,故B选项正确。 因此,答案是B(错误),即李某的行为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参考解析】
用安考100分
拍照搜题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