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试题来至安考100分)

【判断题】 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李某立即打电话报告企业负责人,可电话一直打不通,于是李某就自行离开了事故现场。结果,事故抢救时机被贻误,造成了严重后果。根据刑法等有关规定,李某履行了报告职责,只是联系不上企业负责人,因此不用被追究刑事责任。

  1. A、正确
  2. B、错误
参考答案:B

这是一道涉及法律理解和应用的判断题,旨在分析在特定情境下个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 情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 * 行为:事故现场人员李某立即打电话报告企业负责人,但电话打不通,随后李某自行离开了事故现场。 * 结果:事故抢救时机被贻误,造成严重后果。 * 争议点:李某是否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尽管他尝试报告但未能成功。 接下来,我们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1. **法定职责**:在生产安全事故中,事故现场人员通常负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及时报告事故并等待救援等职责。这些职责往往由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2. **报告行为的充分性**:虽然李某尝试通过打电话报告企业负责人,但未能成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履行了报告职责。在无法直接联系到企业负责人的情况下,李某仍有义务采取其他合理措施来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报告和处理,如联系其他相关人员、报警或留在现场协助救援等。 3. **结果的影响**:由于李某的离开,事故抢救时机被贻误,造成了严重后果。这表明他的行为(即离开现场)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4. **法律责任的判定**:在刑法等法律规定中,对于因未履行法定职责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通常会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尽管李某有报告的主观意图,但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因此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李某的行为并未完全履行其法定职责,且其离开现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故抢救时机的贻误和严重后果。因此,他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我们对照候选项进行分析: A选项(正确):此选项认为李某不用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与上述分析不符,故A选项错误。 B选项(错误):此选项指出李某的行为应被追究刑事责任,符合上述法律分析和逻辑推理,故B选项正确。 因此,答案是B(错误),即李某的行为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参考解析】

你可能需要的试题

1. 【判断题】 李某在江苏省取得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到浙江省就业后从事电工作业,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李某应重新参加培训,经考核取得电工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1. A、正确
  2. B、错误

2. 【单选题】 考虑线路的电压降,线路始端(电源端)电压将高于等级电压,35kV以下的要高(),35kV及以上的高10%。

  1. A、5%
  2. B、7%
  3. C、6%

3. 【单选题】 电力系统进行无功补偿起到的作用之一是()。

  1. A、提高设备可靠性
  2. B、提高设备安全性
  3. C、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4. 【单选题】 对于二次回路的标号,按线的性质、用途进行编号叫()。

  1. A、相对编号法
  2. B、绝对编号法
  3. C、回路编号法

5. 【判断题】 旋转电器设备着火时不宜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1. A、正确
  2. B、错误

安考100分

拍照搜题更方便

  • 拍照搜题
  • 拉新好礼
  • 顺序练题
  • 模拟考试
安考100分小程序

试题属性